阅读正文
|
现执行专业计划 |
原专业计划 |
|||||
|
序号 |
课程代码 |
新课程名称 |
学分 |
属性 |
备注 |
旧课程名称 |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公共课 |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公共课 |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公共课 |
||
|
4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公共课 |
||
|
5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实践课 |
||
|
6 |
00107 |
现代管理学 |
6 |
专业课 |
||
|
7 |
00144 |
企业管理概论 |
5 |
专业课 |
||
|
8 |
03325 |
劳动关系学 |
8 |
专业课 |
||
|
9 |
05962 |
招聘管理 |
4 |
专业课 |
||
|
10 |
05963 |
绩效管理 |
4 |
专业课 |
||
|
11 |
06090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
6 |
专业课 |
||
|
12 |
06091 |
薪酬管理 |
6 |
专业课 |
||
|
14 |
06093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6 |
专业课 |
||
|
15 |
10052 |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6 |
专业课 |
||
|
16 |
06999 |
毕业论文并答辩 |
|
毕业论文 |
||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属性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公共课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公共课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公共课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公共课 |
| 5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公共课 |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实践课 | |
| 6 | 04184 | 线性代数(经管类) | 4 | 公共课 |
| 7 | 06091 | 薪酬管理 | 6 | 专业课 |
| 8 | 10052 |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6 | 专业课 |
| 9 | 13683 | 管理学原理(中级) | 6 | 专业课 |
| 10 | 13811 | 绩效管理 | 6 | 专业课 |
| 11 | 13887 | 经济学原理(中级) | 6 | 专业课 |
| 12 | 13967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 4 | 专业课 |
| 13968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实践) | 2 | 实践课 | |
| 13 | 14104 | 人力资源管理(中级) | 4 | 专业课 |
| 14 | 14112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 5 | 专业课 |
| 15 | 14106 | 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实验(实践) | 4 | 实践课 |
| 16 | 06999 | 毕业论文 | 0 | 毕业考核 |
说明:
1.总学分:73学分。
2.申请毕业时须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证书信息学信网可查);属于国(境)外学历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认证书。
3.考生取得所有课程合格成绩后,须按照主考学校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方具备毕业条件。
4.不参加13000英语(专升本)课程考试的考生,可在本专业课程考试计划外所有开考课程中选考不少于2门、合计学分不低于7学分的课程,所选课程应是未曾用于办理其他专业毕业证书的课程。考生从外省转入的合格课程成绩不能用于顶替英语(专升本)课程。
5.《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调整我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的通知》(桂考委(2019)2号)规定的新旧课程顶替表仍然适用本专业。
七、主要课程说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略)。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略)。
4.英语(专升本)(略)。
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略)
6.线性代数(经管类)(略)
7.薪酬管理
本课程从薪酬的基础理论入手,介绍薪酬与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涵,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原则。旨在让学生了解薪酬及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经营中的意义;理解薪酬与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薪酬管理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学会运用薪酬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设计薪酬体系,为企业决策提供方案。
8.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该课程还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自我管理、职场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9.管理学原理(中级)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数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管理类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是学习后续各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基础入门课程,是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于所有管理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10.绩效管理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绩效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及原理,掌握绩效考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利用所学分析解决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具备绩效管理的能力。
11.经济学原理(中级)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中级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灵活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现实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现代经济学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也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12.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本课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关系法》等劳动法律制度为基本依据,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础知识,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国家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学习运用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劳动关系管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为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3.人力资源管理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其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水平。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方针、政策和经验案例。
14.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原理与主要方法、具体技术,并用所学指导单位人才的招聘、甄选、培养以及雇员的录用、开发和晋升等管理实践,进而习得为个人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15.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实验(实践)(略)。
| 序号 | 新专业计划 | 原专业计划 | 备注 | ||||
| 课程代码 | 新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代码 | 旧课程名称 | 学分 |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00015 | 英语(二) | 14 | 1顶2 |
| 5 | 04184 | 线性代数(经管类) | 4 | ||||
| 6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
| 7 | 06091 | 薪酬管理 | 6 | 06091 | 薪酬管理 | 6 | |
| 8 | 10052 |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6 | 10052 |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6 | |
| 9 | 13683 | 管理学原理(中级) | 6 | 00107 | 现代管理学 | 6 | |
| 10 | 13811 | 绩效管理 | 6 | 05963 | 绩效管理 | 4 | |
| 11 | 13887 | 经济学原理(中级) | 6 | 00144 | 企业管理概论 | 5 | |
| 12 | 13967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 4 | 03325 | 劳动关系学 | 8 | |
| 13968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实践) | 2 | |||||
| 13 | 14104 | 人力资源管理(中级) | 4 | 05962 | 招聘管理 | 4 | |
| 14 | 14112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 5 | 06090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 6 | |
| 15 | 14106 | 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实验(实践) | 4 | 06093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6 | |
| 16 | 06999 | 毕业论文 | 0 | 08738 | 毕业论文并答辩 | 0 | |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8-2025 广西自考网(gx.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